口服药物进入体内后进行崩解、溶出和吸收是一个动态和连续的过程。在药物研发的过程当中,需要通过体外溶出实验模拟这些体内的生理过程,以反映药物在体内行为的变化。而缓释制剂在口服后,需按要求缓慢地释放药物,进行体内外相关性(IVIVC)研究,才能保证药物在体内的溶出释放可控,但因为缓释制剂的特性,要进行准确的溶出度测定,先进的仪器和方法就至关重要。
目前,常规的溶出度测定方法(例如:桨法和篮法等等)在药物溶出研究方面尚有很多不足,而流池法具有特殊的流体动力学及其灵活性,多种制剂都能广泛应用,尤其在缓释制剂的研发上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美国药典收录了流池法作为四法,而中国药典2020版也已经新增了流池法溶出度测试法,成为了篮法、桨法等方法以外的最新溶出度测试策略。
溶出度测定 – 缓释制剂释放机理研究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Dissolution Technology曾发表一篇文献,研究了使用流池法进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剂的溶出度筛选方法。文献当中使用了流池法进行实验,比较了流速和不同尺寸的流池以及载样方式对缓释片剂释放度的影响,找出了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最佳的释放条件后,建立了体外释放度测试,平行考察了诺华两个不同产地生产的参比制剂,以及埃及本地生产的仿制药,得到的溶出曲线显示了不同产品的释放结果。